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人才竞争已日益达到“白热化”状态。“培训”不仅仅是提升员工个人能力的手段之一,也是各大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考之一。然而,不少企业也被培训带进了“死胡同” ,不培训似乎无法提高,可是培训了也没有提高,反而培训后更找不着北了。日前,记者就如何有效进行企业培训的话题,采访了北京影响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继增先生。
《现代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中感到越训越“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赵继增:这是我们在为企业做管理咨询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成为组织创造共同语言的途径,但运用不好往往事与愿违。我讲一个真实的案例,A公司成立于2003年,已经走过了8年多的历程,从最初的4个人,年销售额55万发展到2010年的130人,年销售额7400万,发展呈加速度式增长。尤其是这两年来公司的增长都在50%以上,但遇到的问题也极具共性:管理团队越来越不适应公司高度发展的需求,眼看着如良田沃土般的市场,由于团队素质和规模匹配不上,痛失很多良机。该公司曾经尝试组建两支团队去开发两个二级城市的市场,但一年多过去了局面一直没有打开,亏损依然在持续。更让企业主焦虑的还不仅限于此,由于总公司派出的管理者都是公司的管理骨干,他们的“远征”不但没有让公司的总收入增加或市场份额扩大,反而对本部的业绩造成了削弱。
2010年7月,经过高层讨论,决定对全员进行培训,在一名老板朋友的指引下,设计了一套包括行业知识、销售技能、职业心态、潜能激发在内的系统课程。累计11天的突击培训,总共花费27万元,但除了当时大家倍受鼓舞,以及当晚一名员工在夜里高喊“我要成功!我要成功!”最后被证实精神失常之外,并没有根本性地解决团队成长问题。这次失败的培训让A公司老总十分苦恼,负责培训的HR经理也感到压力巨大,并充满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