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跨界交友的超级达人。无论政商界,娱乐界,体育界等等领域都认识了太多的名人贵人,全国还有上万名企业家学生(我是中国最早收费教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培训的人,比单仁之类早得多)。
注意:以下这段文字,可能会被一些不了解我的人当成我在秀人脉,实则我早已过了那个阶段,也很恶心这样的事情;但之所以忍着恶心强调这些,只是希望更深刻的告诉你,其实人脉没卵用。
以商圈为例:在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或香港已上市的国内公司的老大,也就是董事长(公司的创始人),我认识超过一半;国内几乎所有(八九成+)你听说过的互联网公司大佬我差不多都认识,且很多不只是点头之交,譬如是一起单独吃宵夜或者互相到对方家里走动的关系。
名字我不想列,你自己脑补吧。除了互联网界(除了创始人外,还包括各个网络公司的CXO,做个人网站的,软件的,硬件的,通讯的,游戏的,网络文学的,黑客的,设计的,互联网媒体的,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类别的牛人),做传统生意的圈子里,也是同样认识不少知名企业的第一把手和圈内大佬。
娱乐圈认识的一二三线明星或知名导演编剧等不胜枚举,体育界里奥运冠军也认识不少,其他各领域如知名主持人、知名记者、知名学术界教授等等同样如此。至于在政界的关系因为比较敏感,这里不谈。
而以上这些是我从20年前刚创业时在没有任何背景、方法和没有任何介绍人的情况下,单点突破,慢慢积累发展至今得来的(不介绍如何一一认识的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但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认识这么多名人贵人以及其他领域的牛人,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至少对创业没什么帮助,反而会让你内心浮躁,会起副作用。
事实上,正因为我前面十来年把太多精力时间花在了结识牛人、名人、贵人上,浪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成为我事业一直无法做大的原因之一。如果人生能够复盘,我一定不会这么做。我会把几乎所有时间花在我的产品上,花在公司运营上,正如我最近几年做的那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去认识这么多朋友。
而在我看来,除非你的生意是To B性质的,针对企业,需要搞定对方公司里头人竞标的(多见于接项目的公司,广告公司,文化公司,地产商等传统领域),还可能需要去结识点人作为潜在客户;否则在创业中人脉对你的用处几乎为零。甚至可以归为所有创业需具备的要素中的最低。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把时间花在了认识人脉上,就会在研发产品和公司运营上作相应的减少。真的是很得不偿失。
如果你问我,认识这么多名人贵人有什么好处,我只能说我的格局打开了,考虑问题的视野变得开阔和更长远了。就如金庸小说里的侠客那样,武林前辈点拨你几招,你可能能受用终生;这可能是我为数不多觉得有益的。
但我为此付出的是长达十年以上的代价。这些时间如果用来练马步来扎实根基,现在能走得更远和更快。所以我强烈不推荐现在的创业者们去走我曾走过的老路(且不说现在如果复制我以前那样的方法做是否还能认识到这么多牛人了。)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很多年前我一天要赶6、7个场子,参加很多大会,一天最多能认识上千个人(我能做到在上千人大会上收到的几百人的名片和人脸,姓名立即对上号,这点可能是天生的社交天赋,以至于有朋友建议我去参加蒋昌建的《最强大脑》),少则也有十来个;而在我倾家荡产时,又有几个人最后帮到我,成为我如今的生死之交呢?有,但绝对不多。
直到后来大彻大悟后,愣是干了一件矫枉过正的事情,逼着自己两年多时间,公司家里两点一线,只做好产品,不见任何朋友。哪怕是单独的两人会面也极少;删除了微信朋友圈和停止更新微博…… 直到自己心灵彻底沉淀下来,所以我曾经在江湖上消失了好一阵子;也正是那两年,我公司相当于以前的可能十年的功。
而众所周知,人只有和自己相同或差不多等量的人才能真的作为朋友,我们商圈不是还有个十亿美金俱乐部了嘛。“人若无名,方可专心练剑”这话我是真的体会到了,这个无名未必指你的知名度,更多是让你少混圈子。
所以这几年我都没有印过名片,因为根本没什么社交活动;今天,我只会和气场相合的人在一起,也有一些自己制定的见朋友的原则。那种当天临时约我的,跟我赴约时莫名其妙带个不认识人一起来见我的,或者人很多的局,我是能免则免的;这和以前真是截然相反。
对了,有人说我现在有很多群,自己名字命名“晨昀和他的朋友们”的群就有几十个,另外公司管理的创业者百人群,有300多个——截至2015年9月;但我可以告诉你,那是因为我孵化了一个创业者社群的商务APP所用,属于商业行为;并有公司专人打理。
还有,有些不熟悉的,或根本不认识我的人给我发私信要加入我的XX群,或者让我介绍XX给他认识,我是一律不回的。至于为什么不回,有点社会常识的自己能想明白。我在想,如果我的脑子能像他们那样简单,那该有多好。
最后,感谢近些年来,我手机不响,没有任何应酬,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交友方式。因为我是深刻明白人脉对于你创业,真的没有什么卵用。
关注官方微信:北京影响力培训,了解更多精彩内容